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军事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军事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军事医学研究论文

军事医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多年来,我国潜水医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海军医学系本科生,作为一门军事医学课程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上没有涉及实践能力培养。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潜水医学即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但是,该学科被定位为基础医学,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对潜水及高气压医学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毕业研究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一方面常因为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无法胜任临床一线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业上的一技之长无法独当一面,还有部分研究生在择业时面临就业困难不得不转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改进我国的潜水医学教育,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潜水医学人才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麻醉学院(AustralianandNewZealandCollegeofAnaesthetists,ANZCA)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培训课程,借以反思我国现行的潜水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潜水医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潜水及高气压医学培训课程介绍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教育以医学专业学会———南太平洋水下医学会(SouthPacificUnderwaterMedicineSociety,SPUM)为主导,由经过SPUM认证的医学院校和有条件的医院共同组织实施。其中由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麻醉学院开展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文凭”培训课程颇具代表性,该课程为高级学员及相关专业的教员提供内容广泛的有关潜水和高气压医学病人处置的实践经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高压氧治疗指征及标准,可授予参加其为期18个月培训课程的学员“潜水及高气压医学文凭”。

1.1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麻醉学院的课程旨在培养潜水及高气压医学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培训内容包括:病人评估、高压氧治疗、潜水医学、创伤管理、并发症、适应症及禁忌症、科学研究及发展方向等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详尽的培训大纲。通过培训要求取得文凭并通过SPUM认证的学员具有如下能力:①深刻理解高气压物理环境;②具有评估、诊断、选择、治疗和预后评估,并提出高压氧治疗建议的能力;③具备诊断和处理高压氧治疗并发症的能力;④具有探查和处理高气压相关病人的能力,包括胸部引流,经皮氧分压监测和适潜评估;⑤深刻理解潜水环境及安全潜水活动;⑥身体条件能够适应高气压环境;⑦理解安全有效的高气压治疗的管理及质量管理;⑧理解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相关的研究过程[1]。

1.2课程特点

1.2.1培训方式灵活申请者可接受为期18个月的全日制培训,通过考核后获得“潜水及高气压医学文凭”。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业余培训取得文凭,但是必须在注册后10年内完成所有课程要求的内容。培训过程允许中断,只要所有课程内容在注册后10年内完成即可。对于注册前已学习的内容,允许对三个月以内学习过的内容进行认可,前提是必须提交学院批准。

1.2.2培训计划完善ANZCA潜水及高气压医学课程将按下述大纲培训,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三项内容。正式理论课程要求。为了体现潜水及高气压医学包含的两个子学科,学员必须完成两个阶段的正式培训,每一阶段至少学习2周。一个阶段以潜水医学为主(如,阿德莱德皇家医院的课程),另一阶段以高气压医学为主(如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高气压医学组织的课程),每个课程都必须达到SPUM证书要求的最低标准。学员必须在ANZCA培训的前期学完其中一个阶段的课程,另一阶段可以在培训结束前任何时间完成。

正式理论课程的总学时共计4周,由本领域的专家授课。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根据SPUM的要求,学员必须有6个月正式的高气压医疗单位全职工作经历,以及相当于1年的在ANZCA集团下属机构的实习经历,即共计18个月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临床实践培训。学员也可以选择更长的培训时间,只要总学时相当于18个月即可。除了对学习时间的要求以外,每个学员还要保存自己的学习记录册,记录必须完成的实践内容的最少任务量,每项记录都要有指导老师签字确认。

科学研究的要求。学员完成下列任何一项都可达到ANZCA“潜水及高气压医学文凭”的科研工作要求:①取得SPUM潜水及高气压医学证书(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才能取得该证书)。②完成符合学院《正式项目指南》规定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相关的正式研究项目。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合格的条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培训及科研工作。申请人必须顺利完成相当于18个月的培训,其中必须至少有12个月在ANZ-CA认可的高气压医疗单位进行,同时必须完成规定的科研项目。第二部分是完成培训记录。第三部分是顺利通过培训结束前进行的考试。这项考试涉及的内容包括培训课程表内罗列的全部知识。在参加考试前,学员还必须:①获得初级专业资格;②完成至少相当于12个月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培训;③完成潜水及高气压医学正式研究项目。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ANZCA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的高级专业人才,除了要求受训者掌握全面扎实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理论以外,非常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对于培训的效果也有明确的考核评估标准,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受训者可以胜任水下及高气压医学的临床实践工作,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本质。

2对我国潜水医学教育的思考

2.1学科设置之困

目前,我们国家潜水医学专业人才匮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当前潜水医学的学科定位与设置存在问题。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6月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潜水医学的学科定位从属于二级学科“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而后者所属的一级学科为基础医学,此种学科设置造成潜水医学的实用性属性被严重忽视。在本科生阶段,潜水医学作为一门军事医学课程来学习,而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几乎完全变成了基础科研培训,由此造成研究生的潜水医学专业理论欠缺,专业技能空白。毕业研究生被授予的是“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科学学位”,该学位名称既不能体现潜水医学的专业属性,也无法体现出潜水医学与高气压医学这两个子学科之间的共生关系,这一点与国外有着显著差别,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把潜水医学与高气压医学并称为潜水与高气压医学,美国则称为水下与高气压医学,这样更能体现这两个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我国将潜水医学定位为基础医学,把潜水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截然分开的学科划分,造成教师队伍长期脱离临床实际,实践能力显著下降,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即使具备参与潜水医学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合法的身份保障。

2.2培养模式之忧

我国的潜水医学人才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但是,参加潜水医学继续教育的学员来源复杂,由于没有资质要求,相当一部分学员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没有医学学历,对于短期内掌握潜水医学理论存在困难,同时,培训机构在实践技能培训上也缺乏足够的条件支撑,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培训效果。而本应成为潜水医学高级人才培训平台的潜水医学研究生教育却是以科研培训为主,在培养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及考核,专业技能的培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培养方式与实践工作的脱节,毕业研究生基本上无法胜任潜水和高气压医学工作,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部分学生虽然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却不得不从接受住院医师培训开始。还有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基础研究或继续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结果是虽然多年来培养了不少潜水医学专业研究生,但是真正从事相关工作的屈指可数,因此,国内具有潜水医学实践能力的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

2.3评价体系之伤

考核评估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在SCI考核标准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不断地向基础研究方向上倾斜,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两种培养模式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医科院校基础部各实验室里活跃着大量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身影,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潜水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如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技能培训,那么按照现行研究生毕业评价标准,不做基础研究,不发表SCI论文,往往造成学生无法按时毕业,无法留校,甚至就业困难。因此,作为学生和指导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去,这实属无奈之举。如此为SCI而科研的结果是造成潜水医学人才队伍实践能力的普遍下降,也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无法成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潜水医学人才,严重背离了国家为满足社会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所做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初衷。同时,由于我国没有潜水医师资格认证制度,接受潜水医学专业培训的学生无法取得潜水医师资格,这也成为他们从事潜水医学工作的重要障碍。

3关于改进我国潜水医学教育,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设想

3.1调整潜水医学专业的学科设置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潜水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的不是仅有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医学生,而是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的医生。坚实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固然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基础,而扎实的临床技能才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条件[2]。因此,无论是从科研能力还是从临床能力上看,目前的培养模式都无法满足社会对潜水医学人才的需求。改变当前潜水医学的学科定位,在学科设置上进一步突出其实用性学科属性,同时顺应国际潮流,将高气压医学与潜水医学合并是大势所趋,这对于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加强高级专业人才的储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改革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ANZCA的课程通过全日制培训和学制灵活的继续教育即可完成培养高级实用型潜水医学人才的目标。而我国目前的潜水医学继续教育还处于培养初级潜水医学人才的水平,同时研究生教育尚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潜水医学高级人才,因此,笔者建议改变当前的潜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将潜水医学硕士科学学位改为专业学位,博士学位继续作为科学学位的分阶段培养模式。适当压缩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基础研究工作比重,将主要精力放在潜水及高气压医学的临床实践上,同时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执业医师资格相挂钩,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而大幅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仍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以潜水医学为核心的基础和临床课题的科研工作推动本学科的长远发展。

3.3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

军事医学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目的建立一套能较好反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前后城市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根据各项指标重要性的得分均值筛选指标,并采用平均值法确定权重。结果第一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专家权威程度为0.78;第二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为0.51(P≤0.01),提示专家评估意见协调性较好。经过两轮咨询从102个指标中筛选出85个指标,指标重要性均在6分以上,最终确定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2个和三级指标85个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权重指数较高的三级指标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爱卫办年办公经费、创卫专项经费、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度、全年空气AQI(或原API)指数≤100的天数和大气PM2.5日平均值。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估各城市卫生创建前后在人群健康、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济发展和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各方面变化。

关键词:

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我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自1989年开始蓬勃开展,并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截至2013年底,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卫会)已累计命名国家卫生城市185个。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在改善市容市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促进人群健康等方面成效明显。其中《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包括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市容环境卫生等10个方面[1-2],具有指标科学合理、涵盖内容全面和重点突出等特点,为各级政府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起到科学指导作用。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在城市人群健康、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济发展和建设投入等方面成效逐渐成为热门研究[3-5]。《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提出的可量化指标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学的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估城市在卫生创建前后的变化。

1方法与步骤

1.1建立指标池参考国家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相关文献或工作方案[6-9],回顾与总结爱国卫生工作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经典德尔菲法基础上进行改良[10];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雏形,召开专家讨论会讨论,在全面考虑指标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最终在从组织管理、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健康、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素质5个方面拟定供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备选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02个。

1.2遴选专家遵循代表性和权威性原则,从卫生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爱国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选取从事该领域工作5年以上、实践经验丰富、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愿意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1.3函询专家采用电子邮件或纸质信函方式向专家发送第一轮咨询问卷,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问卷说明。第一轮咨询表返回后,汇总结果,根据专家打分情况以及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形成第二轮咨询的指标,再次征询专家意见。最后,根据第二轮专家的意见调整指标,确定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4统计分析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根据指标重要性得分,采用平均值法确定权重系数。

2结果

2.1专家情况本研究共遴选30名专家,均在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年龄以40~59岁为主,占77.78%;工作年限以10~29年为主,仅2人低于10年;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6.30%;本科及以上学位占96.30%。第一轮寄出咨询表30份,专家回复27份,积极系数为90.00%。

2.2指标体系的确定为保证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删除调查表中重要性低于6分的指标。个别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指标,虽重要性不足6分但仍保留下来,如“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恩格尔系数”。最终形成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2个和三级指标85个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咨询各指标评分的均值、变异系数和满分频率见表2。

2.3指标权重的确立结合专家意见与建议,根据重要性得分,对最终纳入的85个三级指标以平均值法确定入选指标权重。首先根据一级指标重要性得分总和,计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出三级指标权重,权重指数较高的三级指标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6.8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爱卫办年办公经费(3.56)、创卫专项经费(3.51)、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度(3.24)、全年空气AQI(或原API)指数≤100的天数(3.16)和大气PM2.5日平均值(3.05),见表2。

3讨论

德尔菲法通过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多轮次对问卷问题提出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和修改,最终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结果[12]。目前关于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周明浩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13]、史祖民等《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研究》[14]等,主要探讨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2007年四川大学一篇硕士论文[15],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四川省卫生城市建设工作需要的卫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四川省卫生城市建设成效。2011年山东大学一篇硕士论文[16],选取山东省15个国家卫生城市进行国家卫生城市的绩效评价,比较《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基本指标在创卫前后的变化,但该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数量较少,且是面向本省的国家卫生城市评价研究,存在不足。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较为成熟、面向全国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两轮德尔菲法,最后建立的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健康、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素质5个方面85项指标。第一大类是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和经费3个方面,是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第二大类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对城市经济社会的促进效应,包括城市基建、环保投入、居民收入水平、医疗服务、公共设施和园林绿化等情况;第三大类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传染病控制、慢性病控制、病媒生物防和健康教育4个方面反映城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通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来反映人群的健康水平;第四大类环境保护中,全年空气AQI(或原API)指数≤100的天数、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规定的3个硬性指标,大气PM2.5日平均值是近年来反映大气污染水平的热门指标,通过以上4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第五大类城市卫生文明,主要收集城市基建新建或改建的基础数据,直观地衡量创建前后城市变化。本研究建立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人群健康、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济发展和建设投入等方面,可以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前后变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仍需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验证并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标准[Z].2010.

[2]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Z].2010.

[3]岳大海,阮师漫,成刚,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对城市健康环境指标影响的评价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136-140.

[4]齐宏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病媒生物防制效果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

[5]王宇明.河南省卫生城镇创建效益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49-952.

[6]朱嫒嫒,曹承建,李金涛.卫生城市与健康城市关系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9):969-970.

[7]魏恩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22.

[8]谢立梅,邢召全,张霞,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76-77.

[9]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74-76.

[10]黄利明,章荣华,陈树昶,等.应用德尔菲法制定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调查表[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7):724-726.

[11]苏海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2]徐蔼婷.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中国统计,2006,(9):57-59.

[13]周明浩,李延平,史祖民,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4):260-263.

[14]史祖民,李延平,陈晓东,等.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00(4):194-196.

[15]苏俊.四川省卫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